找到相关内容708篇,用时1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吉林佛教简介

    起来,就是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集谛),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佛教的经典非常繁多,其实不超过这四圣谛,而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  1、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因缘一般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763513.html
  • 慈风善雨起岭南——广东佛教界的慈善实践考察

    慈风善雨起岭南——广东佛教界的慈善实践考察  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  如果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那么广东佛教完全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广东佛教到底其实就是“禅”佛教。禅法产生于印度,南朝...如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从总体来讲的,那么十七大报告中对宗教工作的阐述,重要性在于把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一重点明确了。这一重点可以就是佛教的时代使命,也是佛教...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3864061.html
  • 从罗汉寺走出的一代大师——桂仑法师

    ,为此感到迷茫。17岁(另12岁)那年,到重庆二郎庙随双白师父出家,他常随师父四方化缘,人称木脚和尚。   二郎庙是一间很小的寺庙,在重庆巴县中梁山地区,离著名的寺院华岩寺不远。二郎庙虽说是佛教的...常,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严持戒律可以得悟,有戒就是僧宝。僧宝是稀有高贵的,是世人的导师,为世人所尊敬。如果有僧无宝,佛经祖语不见,那么佛教就自己衰败了。他虽然不识一字,但是通过自身的曲折经历,...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1664100.html
  • 读印顺大师《心经·讲记》—兼与王永元老居士商榷

    。  1 佛教的根本目的  佛教因众生而有,佛法之开演全在於众生苦难的解脱,「佛教就是要对这现实世间的苦难,予以彻底的解决三印公,波罗密多,即是「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波罗密多,梵语的昔译...广大甚深的菩提心。所以印顺大师:「佛法的目的,在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决,达到超脱苦痛的境地』。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也是我们後人学习佛法所应持的基本立场。达此,始可谈「波罗密多三按照印公的解释,波罗蜜...

    鋆 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51164276.html
  • 王恩洋:佛教概观

    三世,有五趣轮回,而生死是苦,因此要求解脱,这些思想都被佛教接受了,因之佛教是印度文化的产物。但是佛教同时还予它们以极大的改革。第一、它不承认有造物主,有管理世界的神,它是无神论者。它生命是各个独立...大乘后来兴起。小乘中大众分部在先,上座分部在后。大乘中般若之后起瑜伽,瑜伽之后起真言。  为什么同是佛教,有这许多宗派呢?这也有内在与外在两种原因。先以内在的原因:  佛的弟子根器大小各殊,佛对机说法...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1364456.html
  • 佛学心理学的智慧

    这样做不好”,如偷盗,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所以佛劝我们不要做。  (2)嗔——慈悲、忍、定  嗔心对修行是一种严重的障碍,佛有嗔心的人修行如沙蒸饭。大乘佛教首先要有菩提心,修道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佛教,要是真的能无心,那是真的在念经,恐怕是心太多了,这两天大家上殿、坐禅肯定发现我们真的太“多心”了。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有所用心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264653.html
  • 黄夏年: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

    。生命学是现代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说,这个学说主要讨论生命的形成,特别是有关人的生命是如何而来的,是生命学与医学不能绕过的问题。佛教里面有一部《佛胞胎经》,由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制译出,时间大概在...可言。佛教佛法是以有情为中心的,一切法都是从有精神活动者开始,而佛法对心识的阐明发挥得极为精密,在认识过程中,所有复杂的心理作用,都由心与心所统摄而完成的,一切认识作用都是依据缘境而发识的,当根和境...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4165180.html
  •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

    僧侣的行为规范,而且包括了对僧俗二众不同的佛教道德要求,也就是所谓的“入世之孝”和“出世之孝”。佛教认为,入世之孝有养亲、尊亲、显亲三个不同的层次。侍养父母,及时供给父母衣食,或是恭敬服从父母,即常的...影响,相互作用,殊途而同归。慧远这一思路奠定了后世整个中国佛教界调和三教的理论基础。  (二)尽孝源于报恩  佛教的孝道是与报恩理念紧密相连的。佛教历来强调“报恩”,有“报四恩”之。四恩即父母恩、众生...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2365212.html
  • 周叔迦:中国佛教史(1)

    佛教(公元前206口220)  佛教的传人 佛教是印度的宗教,其传人中国是随着中国与西域交通的发展,由无而有,由微而盛,逐渐传进来的。最初传人的具体时间和年代,现在很难考定。有秦始皇时有沙门室利房等...佛经尚未广事翻译,对于佛教哲理尚未深悉,所了解的仅有两点:一是三世因果之,“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作善恶皆有报应”(袁宏《后汉纪》);二是“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后汉书·襄楷传》...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265220.html
  • 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上)

    、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除了专弘戒律的律宗以外,其他各宗派,可以无一不严守戒律。因此,接受不接受佛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遵守不遵守佛教的戒律,乃是区别是不是佛教徒的重要标准。佛教伦理思想常用...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还常佛教的慈悲教义,就是和平两字的具体说明,因此,保卫世界和平,是我们佛教徒应尽的责任。这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充分体现。他还指出:广大众生&...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2565282.html